五角平版水印珍稀在何处
第三套人民币从1955年就开始组织调查、制定方案,195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第一次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更换新版人民币的请示,周恩来总理专门作出详细认真的批示,遵照周总理的批示,经过美术专家和印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反复修改,设计出了新方案,于1959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再次上报设计修改稿。至此,除十元券和五角券外,其他五种面额的票券设计方案均被国务院批准并陆续投入印制。十元券因正背面图案及水印内容没有确定,其方案经重新修改,直至1965年6月18日才被国务院批准,故年号为年。五角券因1959年周总理审批设计稿时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个轻工业的意见,也没有定稿,直至1972年7月24日再次上报设计稿样,7月26日被国务院批准,因此,票面年份为“1972”年,成为第三套人民币的关门券。
据考证,五角券的印制时间为1973年至1987年,其中1973年至1981年采用单面凹印技术,用纸为满版国旗五角星水印钞票纸,凹印是国际上通用的防伪措施之一,但制作方法非常复杂,印制成本相当高。由于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人民收入大幅提高,同时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币相应贬值,角券的防伪等级已可适当降低,为了降低印制成本,从1982年起角券均改为胶版印制,并且纸张也改为无水印钞票纸。正常情况下,如果不考虑行长、副行长印章的不同及长号短号的区别,五角券应该只有两种版别,即:五角凹版水印券及五角平版无水印券,而不应该出现五角平版水印券这个版别。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也未发现中国人民银行对五角平版水印券的发行公告,但该版别确实存在且已录入中国纸币目录。为了解开这一疑团,笔者考察了印钞厂的纸币印制过程,也请教了哈尔滨金融学院院长、《人民币集藏指南》一书的作者张新知教授和印钞厂的一些老同志,认为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印钞厂仍有一定数量的满版国旗五角星水印钞票纸没有用完,为了不致浪费,改为胶版印制后,这批纸张仍继续使用,就产生了相对数量极少五角平版水印券。这是第三套人民币目前发现的唯一无意产生的券种。
笔者通过多年的市场考察,发现五角平版水印券最早的印制时间约为1981年11月,最晚的印制时间约为1982年2月,前后约4个月。同时,市场上发现的五角平版水印券理论上所涉及到的冠字组共7组,理论上每组有6个冠字号,冠字号共有42个(冠字组附后);五角凹版水印券所涉及到的冠字组共31组,冠字号共有186个;五角胶版无水印券可能涉及到的冠字组共126组,冠字号共有756个;从理论最大印量来说,五角平版水印券与五角凹版水印券及五角胶版无水印券的比例为:1:4.23:18,由此可见,五角平版水印券是五角券中的珍品。另根据有关资料,一角背绿水印券的冠字号倾向于16个;一角背绿无水印券及一角枣红券的冠字号倾向于各160个左右。相比之下,五角平版水印券的理论印制量仅多于一角背绿水印券。当然,一角枣红1962年4月20日发行,1971年11月只收不付;一角背绿1966年1月1日发行,1967年12月只收不付;而五角平版水印大约是1981年11月印制,1991年3月只收不付。其发行和流通时间不尽相同,衰减函数不尽相同,存世量也会相差较大,但可以肯定五角平版水印由于印制量不大,且一直未引起收藏界的重视,导致大部分已消耗,存世量很少,这从目前市场上很难收集到该品种的情况可以得到验证。<br />
因此,笔者认为五角平版水印券是第三套人民币中仅次于一角背绿水印、一角枣红、一角背绿无水印之后的又一珍品。目前第三套人民币定位册中,个别币商由于难觅该券,以五角凹版水印券或五角平版无水印券充数。
附五角平版水印券冠字组:
I IV X ; I IV V ; I IV VI ; I IV VII ; I IV VIII
I IV IX ; I V X
补号:X IX V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