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二套人民币3元


大唐收藏网 2016-01-13 10:01:12 浏览量:21

浅谈第二套人民币3元

      第二套人民币中有一款十分罕见的人民币———深色的三元人民币,它是我国唯一一张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纸币整体颜色为淡绿色,比现在流通的1元人民币稍微大一些,正面的两端各有繁体三元字样,下面标着“1953年”,正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中间是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图景,石桥周围的花边为深绿色,中间的底纹为黄色,纸币的背面图案是花纹和国徽,中间有汉、维、蒙、藏四种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元”字样。发行时间是1955年3月1日,由于历史原因,于1964年5月 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并进行回收,目前存世量极少。

   第二套人民币之所以采用了“三元”的面额,主要有两个原因:
       1是苏联有三元面额纸币
       首先是因为当时苏联的卢布常用“三”的面额,有三戈比的硬币和三卢布的纸币。第二套人民币于1950年开始规划设计,1953年开始制版和印刷,当时正是我国向苏联方全面学习的时期,所以在这方面也借鉴了卢布的面额体系。
       2是时间紧迫,印钞能力不足
  当时我国印刷技术还很落后,对大面额钞票采用的复杂凹版对印技术和水印造纸技术的掌握都不过关,所以二版币中的大面额钞票要委托苏方代为印刷,其余小面额纸币的钞票纸,也大多要靠苏方提供。第二套人民币起初设计的最大面额钞票是100元,后来为了预防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批量造假,把最高面额限制在10元(这样造假的成本和难度也就大大增加了)。在货币总需求量确定的条件下,这就大大增加了印刷的工作量,即使是苏方大型印钞厂的生产能力,要想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这样大批量的生产,也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再没有“三元”的面额,一元、二元纸币的印刷量就要更加增多,印刷任务就更难以完成了,所以经过与苏方的技术性商讨,我国最终确定了模仿卢布的1、2、3、5、10元的面额划分。

   因为3元券当时是在苏联印刷的,后来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为防止苏方利用手中的印版印制“真版伪钞”,扰乱我国金融秩序,中国人民银行于1964年4月14日起在一个月内限期收回。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那为什么5元可以改版而摆脱弃用的命运,而3元从此就消失无踪呢?这是货币印制部门依据概率原理作出的选择。因为1,2,5元的货币组合已经接近完美,与3元币的组合并未带来太大的实际好处,根据概率优选法原理,3元券可以省略,因此3元作为了唯一的一枚3元面值人民币而成为收藏界绝响。

  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这种面额为3元的人民币是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一种,  1953年印刷,是苏联印刷“三种票”中的一种。在市场上流通了9年以后,因政治原因在市场上停止流通被国家收回,因此,这样的纸币在民间的数量十分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由于当时国内印钞技术和能力不够,又缺少高档专用印钞纸,因此面额三元、五元和十元的人民币均由国内设计,而委托前苏联代为印刷,故被称之为苏印“三种票”。后来,由于前苏联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方专家,中国人民银行于是便发布《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知》,规定从1964年4月15日起,苏印“三种票”停止在市场流通。因此,三元人民币散落在民间的数量十分稀少。由于该三元纸币停止流通的时间近六十年,再加上当年大部分三元纸币都被银行回收,而人们的收藏意识还不浓厚,目前的实际存世量甚少,一般市场里常能看见的一些三元纸币,大多数是经过粘贴修补的旧币,没多少实际收藏价值。网上目前也有很多类似钱币的交易,但也很难看到全品相的三元币。目前全品三元人民币每张的市场行情为2万元人民币左右。所以,收藏纸币,特别是早期的纸币尽量要收藏稍好品相的,否则只能将之当作把玩欣赏的普通物而已。
 

标签: